出品丨虎嗅智库
头图丨AI生成
近日,沃尔玛宣布将原本分散的数十个人工智能代理工具整合为分别面向顾客、员工、工程师及卖家/供应商的四大“超级代理”统一平台。
这绝非简单的技术整合——零售业的竞争焦点似乎开始从“谁更擅长应用AI”转向“谁能定义AI的应用规则”。值得深究的是:面对第三方开发者生态扩张带来的数据泄露风险,沃尔玛如何筑牢安全防线?卖家/供应商超级代理又将如何颠覆传统的“零售商-供应商”博弈关系?
构建“智能中枢”的三大突破
沃尔玛此前部署的数十个AI代理如同散落的“智能器官”,虽能局部优化流程,却因缺乏统一调度导致决策链路断裂。例如员工处理订单时需在库存预测、物流调度、客户服务三个系统间反复切换,效率损失高达30%。此次整合通过四大超级代理构建 “智能中枢”,实现三大突破:
首先是决策下沉与组织敏捷化方面,员工超级代理将排班、薪资、流程优化等功能集成,使一线员工可通过单一入口调用后台数十个AI模块。这呼应了沃尔玛CEO Doug McMillon提出的 “判断代理系统” 理念——AI不再是提效工具,而是组织神经系统的延伸,将原本需层层审批的决策流程压缩至实时响应。例如门店经理通过代理实时获取库存波动数据,可自主调整促销策略,决策时效从48小时缩短至15分钟。
其次是用户体验,顾客超级代理整合购物推荐、售后支持、智能配送等功能,形成从需求洞察到履约交付的闭环。例如系统通过冰箱传感器和购买历史预判用户补货需求,在缺货前自动下单并安排配送,实现“零决策购物”。这种“预判式服务”已在北美试点中使复购率提升18%,用户购物时间减少40%。
最后,技术架构的标准化。Anthropic的MCP协议扮演了“数字总线”角色,通过动态上下文继承自动传递用户操作历史(如客户咨询时自动关联订单信息),避免重复验证;权限协同机制则严格隔离数据访问(如供应商仅能查看自身商品库存)。这种设计使沃尔玛成为首个实现 “跨系统数据流动但不泄露” 的零售企业,为行业树立安全标杆。
重塑零售业的“野心”
沃尔玛的整合战略,正在通过技术标准、供应链结构和消费者主权几个维度,重塑着零售业AI竞争逻辑:
开放MCP接口文档的举动,实质是用开源协议定义行业规则。目前已有300余家 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基于MCP开发扩展应用,如智能货架管理、动态定价引擎等。这与亚马逊封闭的Alexa生态形成鲜明对比——沃尔玛正通过开源协作构建AI零售联盟,可能迫使竞争对手在技术路线上“选边站队”。
卖家/供应商超级代理通过AI预测市场趋势、优化广告投放(如Xmars的AI广告托管功能使ROAS提升25%),将传统的 “零售商-供应商” 博弈关系转变为数据驱动的共生生态。例如某食品厂商通过代理实时获取沃尔玛各区域销售数据,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库存周转率提升30%,同时沃尔玛的缺货率下降12%。
当AI购物助理能自主完成从搜索到结账的全流程时,消费者的决策权重正从“个人选择”转向“算法推荐”。沃尔玛的顾客超级代理通过分析用户半年内的购买行为、天气数据、生活事件(如派对筹备),可精准推荐商品组合,使冲动消费占比从28%降至15%,但连带销售提升22%。这种“算法引导”既提升效率,也引发对消费者自主性的争议。
结语
沃尔玛的这步棋,或许只是开始。MCP协议的开源野心、“AI沙盒”的安全底线、混合云架构的全球化智慧,共同构成了这场变革的护城河。而真正值得深思的是,当AI从工具升维为“组织基因”,零售企业的竞争壁垒将不再取决于单一技术的应用深度,而是能否构建出兼容效率、安全与生态活力的智能基座。